台达DVP-20PM的飞剪凸轮控制功能通过其电子凸轮(E-CAM)功能实现,选择相关寄存器功能时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,主要涉及电子凸轮数据建立、寄存器配置及启动方式设定,以下是具体说明:
电子凸轮数据建立方式与寄存器操作
使用PMSoft软件建立CAM数据:
操作流程:在PMSoft软件中,通过CAMChart功能以图形化方式设定、修改电子凸轮曲线。需设定主轴和从轴的位移关系,可选择以函数或点对点方式描述主从轴的位移变化。建立CAM表时,解析度范围可设定为10~2048点。
寄存器关联:通过软件生成的CAM数据将自动存储在指定寄存器区域,用户可通过相关寄存器地址访问和调用这些数据。
使用DTO/DFROM指令自动生成CAM数据:
指令功能:DTO指令用于将点资料写入CAM表,支持浮点资料型态的点资料(主轴位置、从轴位置),以动态方式建立或变更单笔电子凸轮数据。
寄存器配置:需指定目标寄存器地址(如K100=CAM表0)并写入点资料,实现飞剪电子凸轮数据的灵活生成。
电子凸轮功能寄存器配置
主轴信号来源设定:
选择方式:可通过虚拟轴、主轴编码器或测量编码器获取主轴位置信号。虚拟轴计算简单准确,编码器方式需经倍率设定换算为主轴位置。
寄存器映射:主轴信号源选择结果将影响相关寄存器(如编码器输入寄存器)的配置参数。
输入/输出脉冲形式设定:
参数配置:需设定接收/输出脉冲的波形、极性及倍率,确保与伺服驱动器匹配。
寄存器关联:脉冲形式参数通过特定寄存器配置,直接影响电子凸轮运行的同步精度。
电子凸轮启动/停止控制:
启动方式:支持周期式和非周期式两种启动模式。周期式启动适用于连续同步控制,非周期式启动适用于单次同步操作。
寄存器操作:通过特定功能码(如D1846)启动多凸轮运动,结合其他寄存器(如D1847、D1927、D2007)配置工作模式,实现飞剪控制的灵活启动与停止。
典型应用场景的寄存器功能选择
高速切割机飞剪控制:
同步区域划分:在刀辊周长上划分同步区域和异步区域,设置加速位置、同步起始位置、切割位置等关键点。
寄存器配置:通过CAM表定义这些位置参数,结合主轴位置寄存器实现切刀与出料速度的精确同步。
追剪控制应用:
同步区长度调整:根据外部切断信号动态改变同步区长度,提高生产灵活性。
寄存器功能:使用多凸轮模式(如D1846=H’2000启动)配合计数器(如C200/C204)实现同步区长度控制,通过寄存器配置实现切断信号的实时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