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台达专营服务商    

变频器、PLC、触摸屏、伺服驱动器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黄小姐
  • 电话:15523729285
  • 邮件:15523729285@163.com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PLC点数太多了,电气原理图怎么画?
新闻中心
PLC点数太多了,电气原理图怎么画?
发布时间:2025-08-12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当PLC点数过多时,电气原理图的绘制需兼顾可读性可维护性标准化,避免因信息过载导致设计、调试和维修困难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和步骤:

一、核心原则:模块化与分层设计

将复杂的PLC系统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,每个模块独立绘制原理图,再通过总图关联。类似编程中的“函数封装”,降低单图复杂度。

1. 功能模块划分

  • 按工艺流程分
    如输送线系统可分为“上料模块”“检测模块”“分拣模块”“下料模块”,每个模块对应独立的输入/输出(I/O)点。

    • 检测模块:包含传感器(光电、接近开关)、气缸、电磁阀等;

    • 分拣模块:包含伺服电机、编码器、限位开关等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按设备类型分
    如将所有电机控制(变频器、伺服驱动器)归为一个模块,所有传感器信号归为另一个模块。

  • 按I/O类型分
    将数字量输入(DI)、数字量输出(DO)、模拟量输入(AI)、模拟量输出(AO)分别绘制子图。

2. 分层绘制原理图

  • 总图(Overview)
    展示模块间的连接关系(如网络通信、电源分配),标注模块名称和接口定义。

    • 示例

      [上料模块] --(Profinet)-- [PLC主站] --(Profibus)-- [分拣模块]|(24V DC) [电源模块]
  • 子图(Detail)
    每个模块单独绘制详细原理图,包含:

    • I/O点编号(如I0.0、Q0.1);

    • 设备名称(如“上料气缸电磁阀”);

    • 端子排编号(如XT1.1、XT2.3);

    • 注释(如“气缸伸出时Q0.1=ON”)。

  • 交叉引用表
    在总图或附录中列出所有I/O点的模块归属、功能描述和硬件地址,方便快速定位。

    • 示例


      I/O点模块功能描述硬件地址
      I0.0上料模块物料检测传感器XT1.1
      Q0.1上料模块上料气缸电磁阀XT1.2


二、硬件设计优化:减少I/O点数

通过硬件改进降低PLC点数需求,从而简化原理图。

1. 传感器信号合并

  • 多路复用
    使用矩阵式传感器或编码器,将多个开关量信号合并为1个总线信号(如SSI、Profinet IO)。

    • 8个接近开关通过I/O扩展模块转换为1个Profinet信号,PLC仅需1个通信接口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模拟量替代数字量
    用模拟量传感器(如压力变送器)替代多个数字量传感器(如高低压开关),减少I/O点。

    • 液位控制:用1个4-20mA模拟量传感器替代“高液位”“低液位”2个数字量传感器。

    • 示例

2. 执行器控制优化

  • 继电器矩阵
    用继电器矩阵控制多个负载,减少PLC输出点。

    • 8个指示灯通过3-8译码器(如74LS138)控制,PLC仅需3个输出点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总线型执行器
    使用支持总线通信的驱动器(如伺服、变频器),通过1个通信接口控制多个设备。

    • 4台伺服电机通过EtherCAT总线连接,PLC仅需1个EtherCAT端口。

    • 示例

三、软件策略:虚拟I/O与逻辑复用

通过PLC程序优化,减少硬件I/O点依赖。

1. 虚拟I/O点

  • 内部寄存器映射
    将频繁使用的中间变量(如计数器、定时器)映射到PLC内部寄存器(如M区、D区),避免占用物理I/O。

    • 用M0.0表示“设备运行中”,替代物理输出点Q0.0驱动指示灯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数据块(DB)复用
    在西门子S7-1200/1500中,用数据块存储多个设备的状态,通过索引访问。

    • 示例

      structuredtext// DB1.DBW0: 设备1状态;DB1.DBW2: 设备2状态CASE #Index OF1: #Status := DB1.DBW0;2: #Status := DB1.DBW2;END_CASE;

2. 逻辑复用

  • 功能块(FB/FC)封装
    将重复逻辑(如电机启停、报警处理)封装为功能块,减少程序冗余。

    • 创建“MotorControl”功能块,输入“Start”“Stop”“Alarm”,输出“Run”“Fault”;

    • 复用该功能块控制10台电机,仅需10组输入/输出信号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间接寻址
    通过指针动态访问I/O点,适应不同设备配置。

    • 示例

      ladder// 三菱FX系列:用D0存储I/O地址,MOV指令间接访问MOV K10 D0      // D0=10(对应X10)LD [D0]         // 读取X10状态

四、绘图工具与技巧

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应用高效绘图方法,提升原理图可读性。

1. 工具选择

  • 专业软件

    • EPLAN Electric P8:支持自动编号、模块化绘图、BOM导出;

    • AutoCAD Electrical:内置电气符号库,支持I/O列表生成;

    • SolidWorks Electrical:与3D机械设计集成,适合机电一体化项目。

  • 轻量级工具

    • Visio:用自定义形状绘制简单原理图;

    • Draw.io:免费在线工具,适合快速草图。

2. 绘图技巧

  • 标准化符号
    遵循IEC 61131-3标准,统一传感器、执行器、端子排的符号表示。

    • 数字量输入:矩形内标注“I0.0”;

    • 模拟量输出:菱形内标注“PQW200”。

    • 示例

  • 颜色编码
    用不同颜色区分电源(红色)、输入(蓝色)、输出(绿色)、通信(黄色)。

  • 线型规范

    • 电源线:粗实线;

    • 信号线:细实线;

    • 屏蔽线:细实线+双短划线。

  • 避免交叉线
    通过调整元件位置或使用“连接点”符号(如黑点)减少线缆交叉。

五、案例:输送线系统原理图优化

1. 原始设计(问题)

  • PLC型号:西门子S7-1200(14DI/10DO/2AI/1AO);

  • I/O点数:实际使用28DI/16DO/4AI/2AO,超出PLC容量;

  • 原理图:单图绘制,所有信号混杂,难以调试。

2. 优化方案

  • 模块划分

    • 上料模块:8DI(传感器)+4DO(气缸);

    • 检测模块:6DI(光电开关)+2AO(压力传感器);

    • 分拣模块:10DI(编码器)+8DO(伺服驱动器);

    • 电源模块:24V DC分配。

  • 硬件优化

    • 检测模块的4个压力传感器合并为1个RS485总线信号,减少3个AI点;

    • 分拣模块的8个伺服驱动器通过Profinet IO连接,减少16个DO点(原每台驱动器需2个DO控制启停)。

  • 软件优化

    • 创建“MotorControl”功能块,复用控制10台电机;

    • 用DB块存储设备状态,减少中间变量占用M区。

  • 原理图绘制

    • 总图:展示模块连接关系(如上料→检测→分拣);

    • 子图:每个模块单独绘制,标注I/O点、端子排、注释;

    • 交叉引用表:列出所有I/O点的模块归属和功能。

六、总结


优化方向具体措施效果
模块化设计按功能/设备/I/O类型划分模块,分层绘制原理图单图复杂度降低50%以上
硬件优化传感器信号合并、总线型执行器、继电器矩阵I/O点数减少30%-70%
软件复用功能块封装、虚拟I/O、间接寻址程序可维护性提升,硬件成本降低
绘图工具使用EPLAN/AutoCAD Electrical,标准化符号和颜色编码绘图效率提高,错误率降低


推荐实践

  1. 先规划后绘图:在软件中创建I/O分配表,再根据表格绘制原理图;

  2. 版本控制:对原理图和PLC程序同步版本管理(如Git+TortoiseSVN);

  3. 同行评审:组织电气工程师交叉审核原理图,避免遗漏或错误。

收缩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5523729285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